8月6日,风和日丽,由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(以下简称“西南井下”)主办,四川吉瑞祥能源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“吉瑞祥能源”)协办的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“小石油人畅游西南铁军大本营”公众开放日暨研学活动在德阳八角基地欢乐举行,来自西南井下、吉瑞祥能源30余位员工子女参加活动。


(以下内容来自杜致远、邓晨曦、简治宇、黄俊翔4位同学研学日记的合稿。)
到了现场,好多小朋友排着队,我们换上油迪宝宝的衣服,开始了美好的一天。(杜致远)
一楼展厅,我们看到压裂施工现场的复原模型,大型机器林立,在灯光下闪闪发光。讲解员叔叔给我们讲解了获取石油天然气的重要环节,我看着那些金属部件,仿佛听到机器在轰隆隆,仿佛看到爸爸和他的同事们忙碌的身影,一场与千米深处的对话故事徐徐展开。(简治宇、邓晨曦)


在李朝荣工作室,通过工作室宣传片,我们看到李叔叔朴实无华的外表里藏着的坚毅与执着。宣传片讲述了他和他的团队为能源建设作出贡献的点点滴滴。那些攻克难题的瞬间,那些不断创新的故事,让我们对这位四川工匠肃然起敬,也让我明白了坚持和创新在追求智慧能源道路上的重要性。(简治宇)


工作室里有3D打印机,它的外型科技感十足,线条流畅,指示灯闪烁,叔叔们从展架上拿出了由3D打印机打印的机器零件,向我们展示,手感十分光滑,我看着它们,想象着3D打印机能创造出各种新奇物件,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魅力。(简治宇)

我脑子一转,凑到叔叔身边问:“叔叔,我有把宝剑,能3D打印出来不?” 叔叔笑着回:“只要你会画图,就能打印!” 我听完,盼着回家赶紧设计宝剑图纸。(黄俊翔)


在大会议室的活动更有意思!阿姨上台讲石油,原来石油藏在生活每个角落,汽车跑、轮船游要它,吃的用的也离不开,听说人一辈子要用400千克石油呢!还有超好玩的物理实验!我们跟着穿红衣服的叔叔,用白砂糖、洗洁精和水配泡泡液。在活动现场,吹出的泡泡又大又久,像彩色气球飘在空中。回家我赶紧模仿,还用袜子当手套,可泡泡没那么听话,一下就破了。唉,肯定是比例没弄对,下次一定找叔叔问清楚!(黄俊翔)




石油的知识学完之后,我们开始了动手操作的环节,那就是组装抽油机。(杜致远)
我认真地研究着图纸,小心翼翼地拼接好每一个小零件。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奋战,我的抽油机模型终于诞生了,还成功的运转了起来。(简治宇)


插电线那步最难,我急得手心冒汗,多亏一位大哥哥帮忙,我俩齐心协力,抽油机终于 “活” 啦!(黄俊翔)


我小心翼翼地把小零件组装起来,虽然过程非常忐忑差点把零件弄丢。但是在阿姨们和周围的小伙伴的帮助下 ,装上电池后我的"小磕头机"就一上一下动起来了。
听讲解的阿姨说这就是真实抽油机的简化版,原来石油是这样从地下来到我们身边的。(邓晨曦)


抽油机的原理是它要通一个活塞拉杆把地下原油抽上来,然后通过地下埋藏的管道输送到炼化厂。(杜致远)

回家的路上,太阳把我手中的小抽油机影子拉得老长。我忽然觉得,那些石油工人们就像这些不知疲倦的"铁骆驼",把地下的能量变成我们用的汽油、肥料、甚至我的衣服,妈妈的化妆品。石油精神就是这样的——默默奉献,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动力!(邓晨曦)



这次研学游,如同一把钥匙,为我打开了智慧能源的大门,我相信未来我会在探索能源的道路上像我的爸爸一样继续前行。(简治宇)

研学活动的时光虽然短暂,但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们印象深刻,当他们漫步参观时,感受到了父辈们为能源建设挥洒的汗水;当他们观摩实验时,“绿色发展”如何融入能源开发的思想正在启蒙;当他们动手实践时,更能触摸到将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责任与担当。

石油精神在这里闪耀光芒,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关于能源建设的种子:它或许是对科学的向往,或许是对责任的认知,更或许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。期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,伴随孩子们成长为新时代的“智慧能源守护者”!